《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即席而作吗?( 二 )


在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 。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 。躲到王勃家里来 。王勃收留了他 。将其藏匿起来 。后来又怕走漏风声 。便杀死曹达以灭口 。结果因事泄而犯了死罪 。幸亏遇大赦 。五勃没有被处死 。但仕途终结 。父亲王福畸也被他连累 。贬为交趾县令 。远谪南方蛮荒之地 。有记载说 。王勃此次遭祸 。是为同僚所嫉 。设计构陷 。
可见 。王勃虽然才高八斗 。但政治玩弄水平还是差了点 。
因为连累了父亲 。王勃深深自责 。675年 。26岁的他 。决定万里迢迢 。南下省父 。他经今天的洛阳 。到南京 。到绍兴 。再到滕王阁 。一路上 。用他精彩的文笔把人生推向了巅峰 。
二 在云门寺模仿兰亭雅集
今天 。在绍兴平水镇 。秦望山脚下 。有一条狭长的山谷 。这里茂林修竹 。环境清幽 。南临若耶溪 。东西两侧青山相拥 。泉水叮咚 。松涛阵阵 。民居点缀其间 。若隐若现 。风景独好 。
秦望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 。因为秦始皇登临过而得名 。山下有座寺庙 。也不平凡 。叫云门寺 。东晋古刹 。距今1600多年 。由东晋安帝下诏所建 。这里本是世家大族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旧居 。因他梦见五色祥云显于屋顶而舍宅建寺 。陆游年轻时 。也一直在这里读书治学 。
此处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 。历史上曾盛极一时 。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土地 。荒烟蔓草间 。依稀可见那些被掩盖的鼎盛 。依然让人怀想不已 。
湮于榛莽的云门寺 。现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厢房数间 。寺院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 。现存明朝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 。在碑的背后 。有一池 。传为王献之的“洗砚池” 。十分简陋 。而在附近的民居旁 。石雕、石鼓、石板等残迹随处可见 。农民的猪栏鸡舍、土坎地间 。都可以看到旧砖古石 。
云门寺自古为浙东佛门圣地 。这里既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 。又是文人墨客雅集场所 。从晋代到明清 。光皇帝就有十余位为这里树碑建塔、赐名题额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曾经独步越中 。让人刮目相看 。只可惜 。这里已被人们忽略很久了 。现存的“云门古刹”门户矮矮的 。显得谦逊而单薄 。让人觉得实在难以载动这里千年的风流 。
历史上的云门寺 。辉煌比肩灵隐 。规模十分宏大 。这里还曾发生了一桩吸引人眼球的书法传奇 。王羲之《兰亭帖》真迹曾长期保存在此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 。创出书法“永字八法” 。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 。也是有名的书法传人 。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帖》传给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爱此稀世之宝 。明求不得 。就派心腹御史萧翼化装混入云门寺 。设计从辩才手中盗此帖 。交给唐太宗 。相传 。这墨宝后来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 。不复见世 。
萧翼赚兰亭图
云门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脚步 。鸿儒云集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刘基、徐渭等数十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涉足此地 。流连吟咏 。这里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 。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四百多位 。后人遂戏称云门寺为“天下第一名人客栈” 。
公元675年 。王勃在他最后的生命里 。先在绍兴云门寺 。模仿王羲之举行曲水流觞;再赴南昌滕王阁 。挥毫留下千古一序 。之后 。南下省父 。676年北返时落水而亡 。如流星划过天际……
书香墨影处 。兰亭最风流 。修禊 。是一种水边祈福除灾活动 。用香草蘸水 。洒在身上 。感受春意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 。邀请了包括谢安、孙绰、王徽之等在内的好友亲朋共42人 。春游戏水 。饮酒赋诗 。放松心情 。畅谈人生哲理 。祈求平安吉祥 。他们当时玩的游戏叫“曲水流觞”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 。大家依次而坐 。置酒杯于溪中 。随水流淌 。杯子在谁面前停滞了 。谁就得即兴作诗 。作不出来就罚酒三大杯 。这些才华横溢的名士们 。把对生命的体验推向巅峰 。从此墨香永存 。灿烂不灭 。高雅与淡然 。在这里放射出恒久的魅力 。直到现在 。绍兴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办兰亭书法节 。期间 。名家汇集 。泼墨挥毫 。流觞赋诗 。成一时之盛 。
兰亭曲水流觞处
王勃在云门寺就模仿兰亭雅集 。举行了类似的修禊活动 。他还模仿《兰亭序》 。写了《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 。记载此事 。我们择一段 。看看其文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