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二 )


第三首是《青玉案·元夕》 。
《青玉案·元夕》可以看作辛弃疾爱情词中的代表 。这首词除了本身的艺术之美外 。还有王国维先生赋予的新内涵 。将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比作追求成功时的第三种境界 。可以说带来了全新的解读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的这首词 。妙在你说它有所寄托 。就能体会到那种言外之意 。但倘若只当成一首爱情词 。也是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 。词人在元宵佳节的夜晚 。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 。对她一见钟情 。但随即这位女子不见了 。词人到处寻找 。就在他将要放弃的时候 。突然一转头 。看到女子就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余味无穷的意境营造 。细腻生动 。充满了含蓄美感 。

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文章插图
第四首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这首词 。可以说是辛弃疾自白的代表作 。也是表现辛弃疾潇洒狂放的作品 。这首词前有一个序 。词人说有一天他独自坐在亭子中 。水光山色 。白云飘飘 。仿佛都来为他娱乐助兴 。于是“遂作数语 。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这首词中有几句 。写得很自信 。那种“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气概 。抒发的淋漓尽致 。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 。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 。略相似 。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 。二三子 。
你看 。词人虽然在开头感叹自己衰老无用 。平生的知己也凋零殆尽 。然而 。词人能“一笑人间万事” 。而且充满了自信和狂放 。看到青山“妩媚” 。便觉得青山见自己亦是如此 。辛弃疾虽然从未实现过自己的理想 。但是 。他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虽然偶尔牢骚 。但一直没有放弃 。甚至六十多岁高龄 。仍然愿意去前线效力 。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 。是值得学习的 。或许辛弃疾自己也知道 。自己是一定能流传青史的 。这份“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气概 。也是令人钦佩的 。
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文章插图
第五首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这是辛弃疾爱国情怀的小词代表 。同时也是比兴手法的高明应用 。辛弃疾词作中 。抒发爱国愁情的作品占比很大 。而且风格手法多样 。长调、小令各有不少 。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从全词来看 。几乎全是写景 。以景寓情 。炉火纯青 。倘若不结合辛弃疾所处的背景看 。这首词很容易被理解成单纯抒发愁情的作品 。但实际上 。词中深藏了辛弃疾的无限爱国情怀 。郁孤台下的江水中 。有多少金人铁蹄下的泪水 。远望中原 。大好河山沦为异族人的手中 。这种愁思 。本就无处排解 。然而傍晚愁意正浓的时候 。又听到山中的鹧鸪声 。那种愁情 。更增百倍 。
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文章插图
第六首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西江月》可以算是山水田园词的代表 。辛弃疾在年富力强时 。多次被赋闲 。总时长近二十年之久 。在赋闲的时期 。辛弃疾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 。因为这个关系 。辛弃疾写下了不少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 。这些词有些单纯的赞美农村风光 。有些借助安静祥和的农村生活反衬和平的美好 。有些以农村生活为载体表现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郁闷……总之 。即便是田园词中 。也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 。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
这首词写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辛弃疾不愧是词中圣手 。普普通通的一些农村事物 。在辛弃疾笔下组合起来 。却有这样绝佳的艺术魅力 。明月、鹊、蝉、稻花、蛙声、星天、茅店、溪桥 。这些景物 。再普通不过 。可是被辛弃疾写入词中 。却令人悠然神往 。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 。但其实 。这看似随意的组合下 。是词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