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发者不得不知的知识( 二 )


小程序的推送需要用户激活
当用户在小程序内部提交过表单或者完成过支付后,可允许开发者向用户在7天内推送1条预设模板的信息 。
一如既往,微信对于打扰用户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体现在小程序上,就是 只有用户想起你才去用你,用户没想你不能主动去唤醒他。相比于苹果APNS没有明确频率限制的推送,简直天差地别 。如果你的产品是需要用户高频率、高互动、高粘性的,就不太适合以小程序为载体 。毕竟,你不可能被允许在微信内部再造一个微信 。
关于小程序的小知识
小程序并不是H5,而是一种类似React Native的技术,微信将小程序的标记语言翻译为iOS或安卓指令,执行效率类比原生APP 。
官方明确不允许小程序内部推荐其他小程序,ByeBye to 小程序导航/小程序推荐/小程序搜索 。
小程序可以通过二维码和搜索进入,当然,诱导分享仍然会被强力管控 。
同时打开页面最多5个,不适合做太深层级页面的交互 。
小程序不支持cookie,同时账号体系只能使用微信的 。小程序是另一次洗牌的机会吗?
我觉得不是 。
从08年Jobs发布iPhone起,智能手机的销量以指数级增长;到14年10月,移动端的流量全面超过PC端,移动互联网的春风带来了上一次洗牌的机会,有的人被赶下牌桌了(像百度),也有的人牢牢抓住机会狠狠赢了几把 。但仔细一想,移动互联网的窗口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新的服务。手机和PC相比具有便携性、多传感器和随时在线的特性,对这部分特性的深挖造就了第一波的窗口期,像陌陌(利用了地理位置)、Instagram(利用了相机)、荔枝FM(利用了麦克风)、微信支付(利用了指纹传感器),这些APP所提供的服务,在PC端都很难实现,或者会大打折扣 。
新的场景。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人们越来越懒得开电脑,干脆用手机去使用和PC上相同的服务 。于是移动端的搜索流量超过了PC端、移动端的购物量超过了PC端、移动端的阅读量超过了PC端、端游也一步步向手游转移 。
新的用户。当千元机成为市场的主流,当通信资费相对生活成本的比重快速下降,原本离互联网很远的人群(三线城市的居民、中低收入者、老人,比如我爸妈十多年都没学会电脑怎么开机,现在微信已经能用得比我还6了)也逐步被纳入到移动互联网的体系之中,这创造了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像快手这种向增量人群提供细分服务的APP开始崭露头角 。而微信的小程序,这三点哪里都不占:植根于移动端之上,并不能提供超越原生APP的能力,相反有所阉割;也并没有创造新的场景或机会 。这一局里最有利的,仍然是那些已经在牌桌上的人,他们拿着现有的牌,大胆走向新的赌局 。
但是,如果开发者立足于微信自身,利用好这一种新的开放能力,想方设法服务好微信的用户,强化实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去颠覆什么,虽然洗牌遥不可及,还是能有多几张牌可打的 。
【微信小程序开发者不得不知的知识】不管怎么说,这至少会是前端工程师的春天,继React Native之后的又一重磅消息,连我都想去学JavaScript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