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吗?( 三 )


5、隋朝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 。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后杨坚继承次爵位 。北周宣帝继位以后 。杨坚为上国柱、大司马 。后逐渐大权独揽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 。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 。建立“随朝” 。杨坚认为“随”有走的意思 。认为不详 。于是将国号改为“隋” 。
6、唐朝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 。因辅佐北周有功 。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得以继承爵位 。隋朝时期 。李渊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的垂爱 。后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 。最终得以担任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 。李渊于太原起兵 。后称“唐王” 。并奉隋恭帝杨侑为帝 。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 。遂以“唐”为国号 。
以地名为国号
1、蜀汉 。刘备因以四川为主要活动地区 。这片地区又被称为蜀地 。因而建国之时 。便以“蜀”为国号 。刘备去世之后 。刘禅继位 。因蜀汉一直以汉室宗亲、匡扶汉室为名 。因而改国号为“汉” 。
2、西夏 。拓跋思恭乃是唐朝末年党项族平夏部的首领 。后因平定黄巢有功而被赐“李”姓 。后占据夏州不断发展壮大 。到李元昊时 。自立为帝 。因其势力以夏州为中心 。故以“夏”为国号 。又因其统治区域位于北宋以西 。故又称“西夏” 。
3、金国 。金国的都城上京 。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 。相传其水产金 。而在女真语中 。按出虎就是“金”的意思 。故此 。便以“金”为国名 。
4、辽国 。辽国原为契丹 。本是以族名为国号 。到947年时 。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 。攻占汴京 。耶律德光于是在汴京登基称帝 。因辽国位居辽河上游 。因而改国号为“大辽” 。
政权延续
这同样是一种常见的“国号”命名方式 。尤其是对于两汉、两晋、两宋这类朝代而言 。因自称是前朝政权的延续 。因而往往沿用前朝国号 。而这类国号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
1、直接延续 。这类命名方式并不难理解 。例如东汉沿用了“汉”为国号 。东晋沿用了“晋”为国号 。南宋沿用了“宋”为国号 。南明延续了“明”为国号 。尤其是向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 。其君不乏自称前朝政权延续者 。例如五胡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 。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等等 。
2、隔代延续 。这类情况则比较复杂 。例如五代十国的后唐 。李存勖称帝时 。并未以自己的“晋王”封号作为国号 。而是仍然延续了“唐”的国号 。史称“后唐” 。又如满清 。最初的国号为“金” 。原因便在于女真曾在北宋时期建立金国 。这里有重建之意 。
这种方式的国号 。往往与前朝有所冲突 。因此后世为了将其区分 。才会加上各种定语 。例如以时间划分的前后 。以国都位置划分的东、南、西、北等等 。
其他因素
1、新朝:革旧立新 。王莽篡汉称帝之后 。因西汉后期在五德始终说的支配下 。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 。这种时代背景之下 。王莽便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 。“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 。以“新”为国号 。带有一定革旧立新的意思 。
2、宋朝:为官之地 。后周恭帝在位时 。赵匡胤被任命为归德军宋州节度使 。此后以宋州为根基开始发展壮大 。到960年时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夺取后周政权 。称帝建国 。以“宋”为国号 。便是以为官发迹之地为名 。
3、元朝:引经据典 。元朝国号的来源说法众多 。根据《元史》的记载 。忽必烈之所以定国号为“元” 。乃是取自于《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而“元”有大、首的意思 。同时 。又有人认为 。这与蒙古人的风俗和图腾有关 。还有人认为与道家谶语“元元之上 。我为皇帝”有关 。
4、明朝:教派影响 。朱元璋的起家军队 。乃是郭子兴的红巾军 。而郭子兴又属于白莲教组织成员 。而白莲教又以“黑暗即将过去 。光明将要到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因此又被称为“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则称“明”王 。其子翰林儿后来则被称为“小明王” 。朱元璋自己不仅信奉过白莲教 。而且还曾被任命为白莲教先头部队左副元帅 。可见 。朱元璋驱除鞑虏 。建立政权 。与“明”字密不可分 。因而定国号为“明”也就不难理解了 。
【历代王朝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吗?】5、清朝:说法众多 。皇太极称帝之后 。将国号由“金”改为“大清” 。而关于国号的来源 。目前主要有多种猜测:一是取“扫清廓清”之义 。二是“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 。满洲也是笃信萨满的 。故取“大清”为号 。三是取“五德始终说” 。明朝为火德 。清为水德 。以水克火 。故名 。四是源于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 。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