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豆瓣评分 等风来豆瓣( 四 )



每一种类型的人存在都有它的原因与价值 。
按乐嘉大叔的性格色彩说,程天爽性格色彩中的黄色极多 。
如果你偏偏是个绿色的人,你自然觉得矫情 。
可是黄色的人就应该去死吗?
没有黄色的“拧巴”,哪里显得出你绿色的淡定呢?你得了便宜还来这里卖乖 。
没有程天爽,那女高管能“犀利”得起来吗?

你不能逼着郭靖变成杨康 。
郭芙就是郭芙,她变不成公孙绿萼 。

最逼得我没招儿的是,一位叫做啥啥的豆友,具体是谁,好奇的可以在下面找找 。
说矫情,讲道理的人我都可以理解,进行人身攻击的就太让人难以容忍了 。
我就纳闷儿了,
别人说看电影哭了,
你就出言不逊 。
你这么没口德,你家人知道吗?

总之一句话,谁也别强求谁 。井水不犯河水 。我不勾搭你,你也别骚扰我,就ok了 。

我现在评价一部电影只有两个标准,好看或者不好看 。那么这部电影我只能说,非常不好看 。

主打小清新治愈系,看了半天,不知道治愈了什么 。情节一篇松散,根本串不起来,讲故事技术极低,可能跟原著就是游记有关,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至于故事简介只能说,在尼泊尔荡涤心灵的故事 。

可是这是荡涤心灵么?整部电影只有刘孜那几句话句句珠玑,几句话就把整个电影的本质说出来了: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 。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 。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 。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 。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完了嘛 。这才是正常人的人生观嘛 。明明编剧清楚地知道人生真理,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矫情 。

矫情在何处?女主角整个片子各种委屈拧巴,我就在想,你拍这些委屈干什么呢?说到底无非是几个策划因为客户白做了,因为出生在小康家庭没法过土豪生活了,这尼玛就委屈了?做策划白做了10个里面不得9个?你小康家庭就不错了,还想着土豪这什么心态?求观众感同身受不是这么来的吧,反正我唯一感觉就是真尼玛矫情啊 。

说白了还是许多文艺女青年的通病,生活中任何琐事都是矫出一情,都能跟倪妮似的又哭又闹,作的不行 。整天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跟天斗,跟地斗,跟世界斗,反正生下来不是土豪就是世界亏欠你的,只有你的奋斗最有价值,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 。其实就一句话,为啥我生下来不是土豪,劳资就应该过着私人飞机来去,在北欧木屋里写诗做木匠的生活,是么?

原以为还有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 。当然了,编剧肯定觉得不落俗套,最后高富帅井柏然悄然离去,倪妮不知经历了什么仿佛心灵得到了荡涤,编剧肯定心怀得意,多文艺的结局 。姑娘你是在拍电影,拍电影不是生活,可可西里你可以追求真实性是因为我们对于那些残酷一无所知,这种都市片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旅个游上个班的生活谁没经历过,你自己写游记就罢了,拍成电影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跟倪妮一样心灵得到荡涤,明天上班就神清气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