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事实上,不仅公众人物,普通百姓也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深陷舆论漩涡 。2006年轰动一时的“铜须门”事件便是网络暴力的早期样本 。一个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民在游戏论坛发帖称,自己的妻子与第三者“铜须”偷情,很快引发了网络世界的轩然 ***,越来越多的网民为“锋刃透骨寒”抱不平,加入到讨伐“铜须”的队伍 。几天之内,“铜须”的求职简历、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被公之于众,甚至有网民发出“江湖追杀令”,呼吁全社会共同打击他 。尽管“锋刃透骨寒”后来发帖称所有内容都是自己编造,但网民并不认可,“铜须”再难回归正常生活 。此后10年中,几乎每年都有关于网络暴力的案例:“王菲案”“卢美美事件”“成都被暴打女司机事件”,等等 。
【卢美妏简介 卢美美老公】网络暴力带来的社会问题不仅在中国日益凸显,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存在 。2007~2008年,韩国有4位明星因深受网络暴力困扰而自杀;2012年,德国一名17岁少年刚刚被警方作为嫌疑人进行调查,网上就有人传言他就是凶手,大量网民跟帖谩骂,而少年最终被证明清白;2013年,14岁的英国少女汉娜·史密斯在一家网站注册个人主页并上传照片,受到网民无端羞辱,不堪重负而自杀——当年的TES杂志统计数据显示,英国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曾受过网络欺凌;2015年,美国前职业棒球大联盟著名投手柯特·席灵在“推特”上祝贺女儿被选入大学垒球队,女儿的社交媒体账号随即莫名地被色情图像、辱骂和威胁轰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暴力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波及范围广泛,表现形式丰富,难以用列举的形式为其定义 。学界对网络暴力概念的认定并不一致,不过,有研究者综合多种观点提出:网络暴力实质上是网民在网络匿名性特点下的一种非理性表达,在网络上对他人加之暴力的语言攻击,这种攻击甚至会波及受害人的亲友,甚至会从网络生活延续到现实生活之中 。由此可见,网络暴力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控制的,这也更加增强了其危害性 。
网络暴力缘何滋生
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语言暴力,包括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语言攻击、谩骂、诽谤等 。实施暴力的对象最初可能只是当事人本人及其违法或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但到后期,攻击范围就扩散到了当事人的亲朋好友,攻击内容也逐渐漫无边际,涉及当事人的相貌、工作、学习、生活等 。这些语言早已远远超出言论自由的范畴,甚至突破道德底线——“有哲学家将语言暴力比喻做毒菌,因为它会腐蚀社会的礼仪、道德规范、精神和心灵准则,造成人际关系的仇恨和敌意” 。
攻击范围扩大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暴露当事人隐私 。随着事态的发展,一些网民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将当事人的各种个人信息暴露到公众视野之下,无论这些内容是否与作为导火线的事件相关 。例如,在“陈女士殴打环卫工”事件中,陈女士店面的位置、丈夫的 *** 号码、私家车的照片和牌号等信息都被公布;在“高中生被疑偷窃”事件中,涉事服装店主将高中生琪琪在其店中的视频截图发布到网络上,称其有偷盗行为,而网民很快搜索出其姓名、住址、就读的学校等信息,琪琪最终迫于压力投河自尽 。
当事人隐私的暴露为网络暴力从线上走到线下创造了可能 。在2008年“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中,自杀女子姜岩生前在博客中控诉丈夫王菲出轨,很快,有人将王菲父母家的详细地址发布到天涯网上,愤怒的网民直奔过去,用油漆在其家门口涂写“血债血偿”等字样 。在遭受近4个月的折磨后,王菲将天涯社区等告上法庭 。
推荐阅读
- 2023税率表一览20税率对应工资多少
- 发抖音等短视频都是用什么软件剪辑的?
- 烽火通信股票公告烽火通信的股票代码
- 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 蚊香的使用注意事项
- 你们当地有哪些赚钱的做的好的适合创业的生意?
- 做自媒体收入很低,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 成都怎么去熊猫谷 怎么去成都熊猫基地工作
- 蜗牛吃蚯蚓不,蜗牛吃蚯蚓排泄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