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频频“破净”未改发行回暖趋势( 二 )


借助代销机构的销售渠道扩大投资者群体、提升理财产品影响力已成为行业机构的普遍做法 。同时 , 在产品创新方面,随着《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的推出,理财机构加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及客户期待的创新理财产品 , 推动产品的差异化,也进一步丰富了销售的“货架” 。
面临“破净”如何应对
11月份的债券市场调整导致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之后情况有所缓和 。然而,近日债市再次出现波动,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中,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产品超过2300只 。
一般来说,债市大幅波动的周期不会太长,债券是银行理财产品最佳投资品种之一 。对于1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破净”的情况,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认为,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破净”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预期变化,二是流动性收敛,三是短期交易踩踏现象 。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理财产品配置债券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产品破净—投资者赎回理财—理财抛售债券—债券价格下降—理财净值加速下跌—投资者加速赎回—理财加速抛售—债券加速下行”的交易踩踏现象,加深了理财产品的“破净”程度 。
相对于股市来说,债市的稳定性要高很多;相对于存款来说,债券的利率要更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 , 债券仍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佳投资品种之一 。另外,债市除了可以满足大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投资管理模式之外,还可以起到平滑组合波动、降低回撤风险等资产配置方面的作用 。债券产品是比较少有的规模对收益影响较小 , 同时在价格波动的状态下有票息覆盖的稳健产品 , 也比较适合购买银行理财的保守型投资者 。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底层产品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普益标准研究员叶发荣认为 , 一是做好产品风险控制 , 跟踪产品底层资产表现,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持仓,控制回撤幅度;二是适当拉长产品投资周期,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 , 通过拉长投资期限平滑收益;三是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抓住市场震荡中的机会 。
在投资方面,理财机构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专家建议,当前 , 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全球化资产配置成为趋势 , 通过海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 达到地域性的多元化和资产类别的多元化,能帮助投资者在经济下行周期保证投资收益及资产保值增值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建议,机构要强化多元和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力争实现在一个完整经济波动周期中取得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 应加强投资者教育,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应严禁明示或暗示预期收益率 , 强化风险提示和客户经理培训,杜绝“唯规模论”的发展倾向,鼓励机构差异化竞争 , 通过有特色的产品设计和扎实的业绩吸引客户 , 加快推进理财公司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改革 。(采访人员 陆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