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是什么( 二 )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 。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 。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这些人都是公家/国家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 。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义田记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其立身大节,已为世人所熟知、景仰 。但对于他的乐善好施、泽及亲族与贤人之事,则知之者少 。作者与范仲淹同为吴人,同朝做官,故知之者深,于是作《义田记》以颂其高义,表达敬仰之情 。
义田记赏析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是什么】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 。从第二段开始,每一段都是前文的补充 。首段记义田,周详无遗 。文章到此,已完成了为义田作记的任务 。次段推远说去,追叙范仲淹早有此志,补充说明没置义田之因,为首段生了根 。接着写范仲淹死后,子孙们能够“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至此,作为设置义田一事,从头到尾,已经十分完整,可以收笔了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谓范仲淹死时“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与义田中“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前后对照;紧接着“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二句,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文章如就此结束,既完整又不落俗套 。但事实上文章到此还不过一半篇幅,下面还有三段议论 。它们与前两段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不仅如此,由于这三段议论置于文末,更给读者以一种欲言不尽的气势,使文章在引古叹今的大开合中波澜起伏 。
义田记作者简介
《义田记》的作者是钱公辅,武进(今江苏武进)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中进士,曾任知制诰,英宗即位后因忤旨被贬官 。神宗即位后拜天章阁待制,又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而出知江宁府,后又徙知扬州,因病辞官后卒于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