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哪些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 )


那么你可能会想了,为什么明明气候没有问题,现在“低碳”口号却喊的那么响呢?
那我来告诉你,哥本哈根会议,说是拯救地球的会议,其实,是经济发达的大国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搞的政治阴谋,环境,只是被利用而已 。
全球气候问题,起源于英国,倡导者是著名的英国首位女性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她在竞选的时候,英国有酸雨的现象,由此她提出了全球环境恶化,保护全球环境的竞选口号,这个口号正好迎合了民众的两个心理,一是二战后,因为原子弹的存在,人类对自身拥有巨大力量的盲目认识,自以为可以摧毁地球;二是对“自己拥有巨大力量”的恐惧,害怕被自身的力反过来毁灭 。所以撒切尔利用了这个口号,成为了第一任英国女首相 。而此法固然会被各国政客广为利用在各个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经济 。
世界经济好比一盘水,世界各国就好比托着水的盘子 。如果你端平盘子,那么盘子里的各个部分的水含量就是一样的,如果你端不平,那么势必盘子里有一部分得到的水多,一部分地方得到的水少,而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就希望,这个盘子能倾斜,自己得到的水多一点 。
所以,大国就丢出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正义旗帜,并且把这个口号喊的响亮,喊的正义,把环保列为道德的制高点,自己就可以"挟环境这个天子而令不臣”,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来制裁你,而且是师出有名手段还可以非常残忍,就如同中世纪教徒处罚异教徒一样,是可以动用火刑的 。你要明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意味着产量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你发展的慢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就更明显,经济这盘“水”,就会倒向美国这边,美国的“水”自然就会增加了 。
美国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成功的划分了二战后的经济,其内容是,非洲,亚洲,南美出口原材料,廉价的粗加工商品,由美国为首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北美、西欧)负责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 。最终的产品,由本国消化,或者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当中,原材料的出口已经产品粗加工利润最为微薄,而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利润最为丰厚,所以西方列强国家富庶,我们穷 。这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精心规划的 。
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见得满足现状,都想办法发展,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会破坏西方发达规划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时候,那西方就不会再容忍了 。他们精心炮制出了“保护世界环境”这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惊天大骗局!!
除此之外,还有更现实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如何处理好就业率,是摆在奥巴马办公桌上的大难题,奥巴马本人是蓝领阶层的代表,所以自然是要增加工人的工作岗位,为此,美国打出了两计重拳 。
第一击重拳,打向了日本,就是日本丰田事件,美国通过打击丰田及其他日本高档商品,减少了进口高档的销量,降低了美国商品的成本,增加了美国商品的销量和利润,这个不在这里多说,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
第二击重拳,直击中国 。由于增加了以汽车业为首的工业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就业率,也达不到奥巴马许诺的增加300万就业岗位的承诺,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就把目标定为了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 。但是美国也要确生产出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有地方可卖,美国就把目标定在了中国 。
首先,美国打了一计虚拳,要求人民币升值 。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为了限制中国的出口,让美国的采购商买中国的廉价商品成本提高,从而把采购目光转回到国内,这样,美国自己的工厂就会开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