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属于“上世纪”( 五 )


因为“一步慢,步步慢”,在越来越难以进入的婚恋市场,他必须要在公开场合为自己的企业正名 。他不止一次放出豪言,想要争取投资人与用户的关注 。
传统婚恋网站的痛点显而易见 。一方面,大打“营销战”的背后是为获得用户增长而砸下的运营成本 。以世纪佳缘为例,2011年—2015年间,世纪佳缘销售及市场费用逐年拉高,从1.1亿元跃升至2.527亿元 。
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属于“上世纪”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世纪佳缘财报  财经无忌整理)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说,对红娘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其产业链无法向下游延伸 。
更重要的是,在婚恋观多元化的当下,这些婚恋网站都已经呆在舒适圈太久 。或者说,他们并没有找准核心矛盾 。婚恋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建立互信,这种信任依靠红娘,也依靠用户自身 。有人只要“面包”,有人只要“玫瑰”,有人“既要面包,又要玫瑰”,但“世纪佳缘们”以为这是一套可以标准化并且可以规模化的生意 。
事实证明,与局内人的迷茫不同,资本的眼光早已落在了新入局者 。如专注下沉市场的伊对最近三年内已获得了3轮融资,Litmatch主打出海婚恋社交,由原YC中国合伙人陆奇发起的奇绩创坛还投资了一个相亲项目——父母帮孩子相亲找对象平台“寻缘相亲” 。
这些VC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中国婚恋市场的蛋糕虽大,但给予用户更多空间的“小而美”婚介生意更受喜爱 。
这种“小而美”的婚介生意通常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重视“功能性”价值的轻量级APP,如主打直播相亲功能的平台“糖呗”;另一种模式是细分化的圈层婚恋,如以高学历恋爱为切入口的“青藤之恋”,其内嵌于微信小程序之中,只面向高学历人群 。
它们的优势在于精准性与低成本 。
糖呗创始人张丁文与创始团队中的多位员工均来自珍爱网或百合网等平台 。张丁文曾担任百合佳缘集团线下直营负责人,玩法就是做直播 。利用直播低门槛,糖呗精准捕捉“高频”恋爱者——他们需要通过不停地直播,选择更合适的异性资源 。
据中华网科技报道,糖呗在成立第二个月就实现营收27万 。
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属于“上世纪”
文章图片

同样的“精准性”也体现在“青藤之恋” 。创始人梅强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为“985/211”等高学历婚恋需求服务 。他在采访中曾提到:“我们的初心,就是想帮985/211毕业的青年男女,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
在审核初期,“青藤之恋”要求用户必须提交身份证与毕业证,确保了较高门槛 。
不难看出,梅强与张丁文身上有着初代互联网婚恋网站创始人所没有的成本意识 。他们意识到,婚恋是刚需,而市场庞大 。比起拼规模,目前最稳的路径还是拼运营 。
张丁文曾表达过传统婚恋网站和新兴移动端口的差别:前者以线下为重 。一般而言,100个线上会员会产生十来个到店顾客,其中1/5会发展为线下会员 。但在“糖呗”不同,用户只需花费较低的价格就能获得连麦机会 。
与此同时,这些新兴婚恋交友平台往往会选择直播或小程序 。于是,他们用更低的成本搭建平台,让用户去更自由地恋爱 。某种程度上,这是当下遭遇信任危机的婚恋市场下一个较为稳健的商业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