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6500亿化妆品市场,谁能突围?( 二 )
文章图片
淘系之外平台的分流效应,让部分高度依赖淘系的化妆品品牌业绩受到影响 。
政策与疫情均是影响本次化妆品行业增速调整的主要原因,而调整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转型机遇 。
首先是产品端,在“功效宣告”新规下化妆品已经开启“功效时代”;其次在渠道端,流量的碎片化中,对化妆品企业的运营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
今年以来,化妆品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热度也迅速降温 。
品观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该领域的融资数量约30起,获得融资的美妆品牌商仅占10余家,融资规模在百万和千万级别为主,与2019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3.37亿的火热盛况相去甚远 。
不仅如此,新锐国货彩妆出现了一批关店潮,CRXX、KATH、抓猫、仙妮蒂卡等品牌关店或者寻求转型 。
2、分化在行业调整的同一大背景下,化妆品品牌之间的销量及业绩却表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这一现象在“双11”电商大促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
“双11”化妆品销售额数据显示,国货品牌与外资品牌,甚至国货品牌之间的销售额增速均呈分化趋势 。
从整体看,国货品牌销售额增速要大幅领先外资品牌 。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今年“双11”在占美妆份额超一半的护肤品类中,其TOP50品牌销售额中,国货整体增速达78.9%,远高于外资品牌整体增速26.8% 。
从具体品牌上看,像薇诺娜、珀莱雅、玉泽、夸迪、自然堂等国货大众化妆品“双11”天猫销售额增速保持在50%-300%之间,同梯段的国际品牌欧莱雅、Olay、美宝莲增速在-50%-20%之间 。
尽管目前国内高端化妆品市场被外资品牌牢牢占据(占比90%),但大众化妆品市场成了国货突围的主要方向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本土美妆品牌在化妆品大众市场的市场份额从28%上升到45%,近三年几乎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 。
这其中,国货头部品牌崛起的趋势很明显,薇诺娜、珀莱雅、玉泽三大品牌的“双11”销售额排名不断向前靠拢 。
文章图片
我们认为:国货化妆品品牌增速之所以要高于外资品牌,一部分由于外资化妆品体量较大,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国货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及流量的精细化运营 。
以贝泰妮为例,公司主品牌薇诺娜以特护霜、防晒霜等超级单品切入敏感肌市场,凭借优异的产品功效,迅速占领了敏感肌皮肤专家的消费心智 。同时,公司在渠道转型也非常迅速,一方面包括天猫在内的线上份额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开拓医院药店渠道之外的线下渠道,如进驻屈臣氏、连锁药店等 。
国货化妆品品牌之间的分化趋势亦十分明显 。今年“双11”,薇诺娜、珀莱雅、玉泽、夸迪、自然堂等8家国货精品化妆品品牌都有超过50%的同比增速,但花西子、完美日记、HFP等本土新锐出现超双位数的下滑增速 。
文章图片
▲来源:中信证券
新锐品牌的“受挫”,主要与彩妆品类的竞争加剧有关 。
不难看出,上述增速下滑严重的新锐品牌主要集中在彩妆品类 。
过去,这一领域在赛道机会与流量红利下获得迅速成长,但相对于护肤品,彩妆产品复购率较低,流量运营并不能构成护城河,当国际大牌复制内容种草与短视频直播带货后,其份额便被严重蚕食 。
推荐阅读
- enco|OPPO Enco X2官宣2月24日发布,将为消费者带来「录音室级音质」
- 投稿|从排队2万桌到被爆大裁员,文和友“一叶落”,新消费“知秋”?
- 新消费|网红奶茶鹿角巷花1亿元打假:山寨门店多达7000家,有加盟商被骗赔了130万
- 消费者投诉|消费者投诉:ROG笔记本电脑损坏,售后拒绝换机
- 消费级|AR/VR装置出货量或超预期 机构称硬件及产业链将成投资热点
- 新消费|4个月内提价2次,星巴克的神坛故事还能讲多久?
- 官方|华为开卖官方二手机,售价2999元起,消费者能否买账?
- T1|vivo T1测评:新系列也有成熟表现,它是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好手机
- 手机|通讯Plus·行业深度|“镜头之争”是消费者所需还是华而不实的溢价手段
- 新消费|蓝瓶咖啡中国内地首店将于月底开业;康师傅发布国内首个无标签饮料产品;字节跳动独立站Dmonstudio关停 | 消研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