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链得得&TingDAO数字艺术展:一场探寻“数字与现实”的NFT艺术之旅( 二 )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言: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科技的发展最终服务于人类本身,而文明的意义才是人类跨越历史长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意义 。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期,深受艺术、科学与科技多维度价值观的熏陶下,宋婷对于艺术与科学的理解发生了发散式的跨越发展 。
宋婷周游世界去做公益展览的经历让她看到了国际艺术交流对于人民精神建设的意义,而在疫情阻断了所有国际艺术交流的环境下,她认为区块链的分布式组织形态和DAO在艺术展览世界上的应用有了更大的意义,数字艺术的流动性和扩散范围更具生命力 。
过去的一年时间中,宋婷组织了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艺术家的展览,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在加密艺术NFT的润滑下变得更高效和更有质感 。
(以下内容为跟宋婷的对话)
Q:为什么会选择NFT创作的赛道?
宋婷: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工程科学,它对很多跨学科的思考具有启迪意义 。区块链社区本身的文化富有生命力,它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内容 。NFT从信息科技社区的开源文化而来,在促进信息科技社区的开源文化这个过程中,NFT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工具 。对抗生成神经网络是我最主要使用的创作工具之一,由算法生成的艺术表达更适合以屏幕的方式传递,NFT是更合适的介质 。
Q:加密艺术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宋婷:“加密艺术”一定要有两点精神:开源文化的自由创新协作;蕴含在今天互联网经济大厦底层,一种青年强烈地对过度理性化束缚的反抗 。
Q:加密艺术世界与传统艺术世界的相同与不同?
宋婷:加密艺术的收藏鉴赏和社交是围绕数字钱包展开,传统世界则是基于线下的展览展开,力量的质点发生了很强的变化,通过钱包地址去展开的加密艺术底色一定是泛中心化 。流动性和扩散范围很有生命力,但相应的入场科技门槛也会有些高 。
但是艺术万变不离其宗,能够真正打动人的人仍旧是创作者不可替代的真情与生命,一个艺术品是具有灵魂的,存储它的媒介并不影响它内核的表达 。
当然数字艺术世界与传统的艺术世界是存在摩擦的,赛博空间的自由协作精神是与过往的艺术世界存在着差别,数字艺术更看重信息伦理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创新 。大家共享的不是同一片精神土壤,传统艺术品世界和加密艺术世界所信奉的信念是有差别的 。
而数字艺术世界与传统的艺术世界同样也是相兼容的,好的当代艺术品不一定是回避时代尖端技术,不一定没有在回应时代的重大问题和敏感事物,不一定不使用当代的语言 。
Q:如何看待NFT 作品当下价值的市场表现?
宋婷:其实很多优质的小众艺术家所创作的加密艺术作品价值被严重低估,他们很多人来自发展中国家,生活的环境充满动荡和挑战,这是我们很难想象的艰辛,这些艺术家针对生活的苦难创作了自己的梦想 。
他们中的很多作品背后蕴含的开源精神,有信仰又经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打磨,呈现出来的作品相当迷人,所以我们很多的公益展览都是再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的作品 。
链得得 & Ting DAO合作展:“数字与现实”——作品中的现实复刻与原生想象
早在原始人将兽骨串成项链戴在身上的那一刻起,艺术品便诞生了 。不为捕猎、无关劳作,只为了“美” 。艺术也随着美诞生了——或是对现实的临摹,像古希腊的雕塑般精美还原拥有“完美”黄金分割比例的世界与人类,展示对世界的洞察和掌握;又或是挥洒想象,将所处时代中暂时无法理解的伟大力量还原出来,体现对神秘的探索与敬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发完善,所掌握的工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术的表达方式也在摄影、算法等逐代兴起的科学技术赋权下再次螺旋上升——相机作为还原程度最高的模拟工具,几乎是复刻现实画面一般地实现了“模拟技术现实”;往前一步,仍然以现实世界为基底,以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为“现实”添上了部分想象,有了“数字技术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