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 月龄患儿呕吐、腹泻、体重不长,检查 1 月终于找到原因( 二 )


二、什么是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FPIES)?
这是一种食物过敏反应 。但是和大家熟悉的吃了某个食物就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的那种急性过敏反应(IgE 介导的)不同,这个是非急性的,非 IgE 介导的一种过敏反应 。这是为啥进行过敏原检测,一般情况下查不出来的原因 。
目前认为其原理是食物变应原导致小肠和结肠的局部炎症,肠道通透性增加和液体转移到肠道内,出现呕吐、腹泻等问题 。
上面那个病例,是这种疾病中比较罕见的表现,下面咱们给大家说说常见的该疾病表现 。
孩子常常在生后前几个月,添加牛奶或大豆蛋白的奶粉后的 1~4 周内出现症状,这时通常表现为慢性症状,就是呕吐、腹胀、拒食、腹泻、体重不增等表现 。
这时如果停止摄入过敏食物,孩子症状通常会消失,但如果过段时间后,再次摄入这种食物,反而症状会更加重、更加急的表现,也就是急性期表现 。
急性期表现通常为:在摄入含有抗原的食物后 2 小时左右(1~3 小时)出现频繁的呕吐、嗜睡、皮肤苍白等症状并持续数小时,在摄入食物后的 5 小时(2~10 小时)左右出现腹泻 。严重的,会出现低血压休克、低体温等问题 。
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孩子开始摄入一种食物没啥问题,吃了一段时间出现呕吐等不严重的症状,停用后症状消失,再次摄入后出现更加剧烈的症状,那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
关于这个,2017 年有个国际诊断标准,分享给大家:
孩子|4 月龄患儿呕吐、腹泻、体重不长,检查 1 月终于找到原因
文章图片

FPIES 诊断标准(来自参考文献[1])
当然以上是最典型的,但临床中很多不会按照这个来,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孩子一直没有停用过过敏食物,一段时间都是轻度的慢性症状,但是会突然出现急性期表现,这种就不好判断了 。
还有就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出现这个问题,如果出现了该病例中的孩子吃母乳后出现这个问题,母亲忌口后也没有改善,诊断这个也有些困难 。
还有一些孩子,还会合并 IgE 过敏时的表现,就是出现皮疹等问题,诊断起来可能也要费些功夫,但只要整体符合上面咱们总结,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
三、哪些食物容易导致该问题?
牛奶蛋白和大豆蛋白是诱发该问题的最常见食物[2],这和其他慢性食物过敏的食物是一样的,其他蛋白中,大米最常引起该问题,并且导致的急性表现比牛奶或者大豆更重 。
基本上,孩子们吃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该疾病,按照 uptodate 的总结,下面这些都是:谷物(大米、燕麦、大麦、玉米)、肉类和禽类(牛肉、鸡肉、火鸡肉)、蛋类(蛋清)、果蔬类(马铃薯、甘薯、南瓜、豆角、蘑菇、香蕉、苹果、番茄)、豆科(花生、青豌豆、扁豆)、海鲜类(鱼、甲壳类、软体动物)、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
看到这么多,是不是很害怕?如果我们说 80% 的婴儿对 1 种以上食物过敏,是不是更害怕 。
先不要紧张啊,遇到事,解决就行了 。虽说 2 种食物都过敏的常见,但是 3 种或以上过敏的就少了,只有 9~18% 了 。
并且常见的多种过敏组合也就是牛奶、鸡蛋、大豆、谷物(燕麦、大米、小麦和大麦)、蔬菜(红薯、豆类)、水果(牛油果、香蕉)这些,也有迹可寻 。
所以,在添加辅食时做好预防就行了,不要太担心,怎么添加辅食,在后面会讲 。
四、还有哪些孩子也考虑这个问题?
下面讲几个例子,让大家更了解该疾病,并看到该疾病的多变性,病例来自参考文献[3] 。
病例 1:
纯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前 3 个月啥事没有,3 月龄开始,喝了 120 ml 奶粉后,2 小时后出现呕吐,吐了 4 次,有些面色苍白和嗜睡,3 小时候,孩子就没问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