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治疗新冠:中国及全球“特效药”研发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二 )


在7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也表示,以目前的研究和观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毒株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
中国生物此时曝出新冠药物研发新消息,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
而实际上,在人们视线之外,医药行业中和抗体药物研发一直在紧张进行 。
中西药齐头并进2020年1月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以来,中国就一直在竭尽全力寻找“特效药” 。
先是科技部成立了科研攻关组,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7万多个药品和化合物进行筛选,又经过细胞水平的初筛,最终选出100个左右的药物开展新冠病毒活性试验,进一步选出了40多个潜在的有效化合物 。
最初的“特效药”目标是用于流感、艾滋病等的抗病毒用药 。用于疟疾治疗的老药磷酸氯喹、仍在研究中的抗埃博拉药物瑞德西韦,还有治疗流感的法匹拉韦等 。此外,还有抗艾滋病用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
2020年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提到法匹拉韦是境外上市的药物,主要用于流感治疗,相关临床试验在深圳开展,已有70多例患者入组,初步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
两天后(2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又透露,磷酸氯喹组在重症转化率、退热现象、肺部影像好转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转阴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
经过钟南山等药物研发专家、临床专家论证,认为“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 。不过,钟南山也曾公开表示,磷酸氯喹还称不上特效药 。
除了西药,一批中成药、中药方剂,也进入筛选研究之列 。其中,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最后形成了中国新冠治疗的“三药三方”经验 。
其中前三个中成药,后来都在中国获批了新冠适应症 。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在支援全球抗疫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
因为太渴望特效药,在研究新冠特效药的路上,也发生了一些“乌龙事件” 。比如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等,都曾因传出“对新冠有体外抑制作用”而遭抢购 。
随着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恢复期血浆”也成了新的研究方向 。
2020年2月,科技部发出了“千人献浆救千人”的号召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到4月14日前,全国就采集了2000多份恢复期血浆,700多例用在临床,并取得了好的结果 。
高纯度、高效价的中和抗体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投稿|治疗新冠:中国及全球“特效药”研发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文章图片

 在当时,国内从临床到企业研发的热情都非常高涨 。据统计,从2月到4月的2个月时间里,仅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登记在案的中国临床试验项目就有900多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寻找特效药 。
中国企业也随着研究的推进,时刻准备着 。比如,法匹拉韦是日本药企的产品,此前并没有登陆中国市场,初步证明有效之后,海正药业很快就推出了国内首个仿制药并获批上市 。
磷酸氯喹作为疟疾的老药,很多企业已经不再生产 。疫情期间,因为该药纳入诊疗方案,上药、白云山、众生药业等多家药企又重启生产线,保障临床供应 。
然而遗憾的是,上述研究,虽然有部分品种大量在临床试用,但是都不是“特效药” 。
到了5月份,中国的新冠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但是科学家们探寻特效药的脚步没有停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