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60岁以上人群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发生率约为4.9%,约占所有慢性心衰(HF)住院患者的一半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肥胖和糖尿病越来越常见,这一数据预计还会增加 。
近期,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研究证据最新综述,详细探讨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既往认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病理生理基础是“舒张功能障碍”,其决定因素是心室肌壁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降低,继而引起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和心室充盈功能受损 。但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是一种复杂的多器官综合征,例如,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减低)、右室收缩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房收缩功能减低、全身性血管功能障碍、心包缩窄、心肾相互作用异常以及骨骼肌功能的异常 。这些心、肺、外周血管等器官的损害常由HFpEF的危险因素引起,如高龄、肥胖、高血压、全身代谢性功能障碍等 。HFpEF病理生理机制统一假设是,这种多器官损害导致全身性促炎环境,并继而导致全身性微血管炎症及心脏和心脏外的纤维化 。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