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香港超级“怂人”( 五 )


比如 , 传奇人物杨受成 。
他12岁出道混生意 , 20出头就拿下欧米茄、劳力士代理权 , 29岁就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 然后大手笔借钱 , 扩张地产业务 , 进军金融业 , 一度比李嘉诚、郑裕彤等人还要跑得快 。
然而 , 就在他高歌猛进之时 , 一场地产大崩盘 , 不但让他倾家荡产 , 连奔驰车都被扣下——“你不能再拥有奔驰 , 奔驰是成功人士的代步工具” , 而且还倒欠了汇丰银行3.2亿港元的贷款 。而当时的3.2亿 , 堪比现在的百亿之巨 。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 , 历经千辛万苦东山再起之后 , 杨受成还养成两大习惯:一是兜里必须装有足够的现金 , 二是坚决不做奔驰车(只坐劳斯莱斯) 。
但更多人就没有杨受成这种东山再起的幸运了 。
比如 , 曾经名气和影响大过四大地产天王的四大船王 , 如今除了包玉刚家族、曹文锦家族还算是大企业家家族 , 其他都早已远不如当初 。
始终对经济周期保持超常理性 , 并且严格自律的香港恒隆董事长陈启宗 , 也是从巨大教训和风险中养成了审慎乐观的作风 。
他的爷爷曾是知名富商 , 但却因为赌博成性 , 曾一夜间输掉一条大街的产业 , 最终家道中落 。他的父辈创办恒隆之后 , 也一度因为过度扩张陷入极大困境 。
投稿|香港超级“怂人”
文章图片

印象深刻的是 , 我2014年邀请陈启宗到北京大学演讲之时 , 他就在给当时还不算太过头 , 但已比较疯狂的内地地产巨头们泼冷水:
“你们中间大概有30%的人未来可能会垮掉 , 3%的人可能赚到极多的钱 。事情的美好在于 , 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是那3%的人 , 但极其危险的是 , 97%的人最终都不会成为那3% 。”
最近 , 他又在开导内地同行:“住房是民生所需 , 如果政府不干预、不规范 , 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政府 , 如果来干预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 所以他们的干预是应该的……
我也奉劝我的同行们 , 不要太多地埋怨政府 , 他们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这是做住房房地产需要有准备的一些事情 。”
06在借钱这件事上 , 香港巨头们也是“怂”出了凡尔赛:
“为什么关键时刻总能借到最多的钱?”“因为我们平时不喜欢借钱 。”
70高龄才进澳门 , 但却创造奇迹的吕志和 , 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
这位老先生 , 或许是少时就经历了日本战乱而家产一夜化为乌有的惨痛 , 所以时刻把风险放在第一位 , 即便香港地产最黄金的时代 , 他也坚持认为房地产风险太大 , 因而把核心聚焦到建材、酒店等更稳健和细水长流的业务之上 。
即便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因为地产爆发 , 他也不改初衷 。包括眼见他把石矿建材和酒店业务越做越大的银行 , 找上门借钱给他大做地产 , 他也都拒绝了 。
这样的特别保守 , 最终成就了他关键时刻的特别大胆 。
2008年突然爆发的金融海啸 , 让全球企业融资入寒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