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小时全球抵达:中国科技的空天竞速( 三 )
Scaled Composites公司最终瞄准的是太空飞行市场,“太空船一号”则是其开发的第一款飞行试验平台,历经数次飞行,验证了多项先进技术 。相对于传统高速飞行器动辄数亿美元的开发成本,“太空船一号”的研发成本仅为2500万美元,这让欧美航天界备受启发——通过私营企业灵活的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飞行平台的开发成本,还能通过商业化方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更广阔的市场,争取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带来效率效益的最大化 。
文章图片
第一架由私营企业投资建造的亚轨道飞行器“太空船一号”
国内商业航天政策破冰以来,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和技术人才外溢,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空天技术科研试验需求为突破口,瞄准亚轨道飞行试验市场,研制低成本探空火箭和飞行平台 。其中包括零壹空间、凌空天行、星途探索、火箭派等代表性民营企业——和体制内科研院所相比,这类民营企业在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也给国家队形成能力补充 。
凌空天行是一家从事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2019年4月23日,由凌空天行和厦门大学联合研制的 “天行Ⅰ-1”火箭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这枚看起来就像是“装上了翅膀”的火箭,除了圆满完成了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空气动力学试验和回收重复使用技术试验任务外,还同时搭载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两部高能粒子探测器 。
这些探测器可以对穿透仓壁进入飞行器内部的多种高能粒子进行统计,通过多次飞行试验,逐渐累积临近空间不同高度的测量数据,对未来空天飞机的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人身安全剂量评估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此前科学家在论证未来载人“空天飞机”的过程中,曾怀疑大气层边缘一些残余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可能对人体有害,但是国际上对这段空域的实测数据十分稀少,迫切需要使用先进设备进行实地测量验证 。参与此项工作的西电教师权磊说:
“就和我们去实验室做个测试一样平常,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 。”
文章图片
凌空天行“天行Ⅰ-1”火箭
首次飞行的圆满成功,也让这家初出茅庐的民营公司在业内一战成名 。截至2021年底,凌空天行已签下总金额达数亿元的飞行试验订单,客户包括军方、中科院、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在内的众多单位 。对于一家成立仅三年多的初创企业来说,这个成绩取得并不容易——不是依靠融资抬高声望和体量,而是靠实打实的订单签出来的 。
这种从飞行试验市场切入、滚雪球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让凌空天行成为少数在初创期就拥有不错现金流的商业航天企业 。 另一方面,通过高频次试验任务积累的技术经验,也让团队能力迅速提升,逐步具备向更高、更远目标迈进的条件 。从2021年开始,这家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向下扎根,投资布局一些生产和实验能力 。而在凌空天行的远景规划里,长期目标是发展洲际高速运输与载人太空旅游 。
03 一小时全球抵达好莱坞导演们早就在科幻电影里构想可以任意时间起飞、高超音速飞行、自由往返天地的空天飞机 。实际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由军事领域发端,从航天界到航空界,都在围绕这种未来飞行器展开一系列前瞻性研究 。
推荐阅读
- 投稿|第一批00后开始当妈了
- 投稿|海伦司亏损、市值大缩水,小酒馆只火了一阵?
- 投稿|国产香水的“东方叙事”与供应链危机
- 投稿|妙可蓝多,C位难坐
- 投稿|“我死了比活着舒服”,谁还记得他的辉煌、悲壮与凄凉
- 投稿|清明走一走:云扫墓是未来,但不火还挺乱
- 投稿|1平米售价50万,利润打败九成上市公司:能涨赢房价的,只有墓地
- 投稿|“玫瑰少年”被遗忘在《玫瑰少年》
- 投稿|清明扫墓商业化,从节假日到假节日
- 投稿|投资30万、囤鞋70双,我被Web3“走赚游戏”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