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智能汽车的鱼和熊掌,都藏在了商汤的未来战略里?( 二 )


这句话似乎就直指 , AI量产机遇的到来 , 正在带给商汤新的活力 。
那么现在压力就来到了商汤的头上 , 商汤2020年收入最大头的智慧商业 , 在2021年不及智慧城市 , 占比从43.1%下滑到了41.7% , 智慧生活更是在收入与占比上较2020年双双下滑 , 2021年创造人民币收入4.2亿元 , 占比下滑到了8.8% 。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 , 从产业角度来看 , 科技巨头中的谷歌、Facebook、微软、BAT等等似乎都在搭建自己的可升级可迭代AI开源框架 。
从某种程度上讲 , 技术开源如果成了科技巨头们的某种默契 , 或许就会对垂直技术层领域的企业带来打击 , 是对本身掌握在少部分手中的技术“洪水”进行“泄洪” 。
这就意味着纯粹的技术其实很难是AI企业真正的壁垒 , 只有不断深化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才是王道 , 因此商汤需要在已经切入的场景里尽快扎根 。
不过当前商汤扎根更多场景的客群属性还是2B或者2G , 就像是与计算机视觉强关联的产品 , 在我们认知中客单价可能都比较高且低频 , 虽然场景应用空间广 , 但整体落地场景有限 。商汤服务于更多业务聚焦2C企业的智慧生活 , 在去年收入占比却不足一成 。
这似乎就让我们看到 , 商汤若是想在未来继续保持可持续的增长势头 , 还需要不断去找寻新的场景 。那么正处在一场智能化革命浪潮里的汽车产业 , 显然就是一个颇为优质的标的 。
更重要的是 , 汽车不是一个单纯的叠加式场景增量 , 我们不妨进一步从战略层面观瞧 。

  • 汽车场景的业务串联价值
财报显示 , 商汤在2021年的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人民币24.54亿元增长了47%至2021年的人民币36.14亿元 。
商汤对研发开支的进一步上涨表示 , 主要是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 , 一方面 , 研发团队扩大 , 另一方面 , 研发人员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 。
不过当前商汤的业务布局乍一看 , 确实看起来有些大而散 , 似乎也就很难让人不把亏损的嫌疑聚焦于此 。毕竟 , 从ToB的商业到ToC的生活 , 再到ToG的城市 , 商汤几乎可以说是铺了一张无所不包的AI大网 。
那么这时 , 投入产出比对于商汤而言似乎就是一个相较于别家更需要面对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质疑 , 摊子本来就大 , 研发投入也与日俱增 , 这时还要大举进军智能汽车业务 , 是否会给未来几年的财报埋下更多隐患?
谈擎说AI认为其实恰恰相反 , 从业务协同性层面来讲 , 智能汽车其实并非商汤全新的坚船利炮 , 而是战略层面汩汩不断的燃料 。汽车业务对其整体业务版图都有着反哺势能 , 能够驱动其商业、生活、城市这三艘既有的邮轮更加顺利地航行 。
具体来看 , 这其实也就是孙大鹏所提及的 , 智能汽车“与智慧商业结合形成自动接驳产品 , 可以有效触达商业枢纽 , 推动商业模式转变;与智慧城市交叉形成智慧交通产品 , 让车路协同体系有效整合智慧交通的各种业务场景和应用 , 为出行带来更多选择;与智慧生活相结合 , 能够把手机端的娱乐应用 , 有效应用到整个车舱中 , 让乘客的体验更加美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