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书荒的背后:推荐机制的“红与黑”( 四 )


网络文学网站的编辑和审核自身肯定有着一定的网文鉴赏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推荐的作品质量好与不好,一定是有着最基本的判断 。那么,[编辑推荐]的作品质量如何应该是编辑的职业责任 。
重要的是,近年来由于短视频、游戏等应用的快速发展,占据了网民大量娱乐休闲时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开始乏力 。
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092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 。
【投稿|书荒的背后:推荐机制的“红与黑”】其中,网络文学应用用户数量为4.61亿,较2020年的4.60亿仅增长了0.2%,网民使用率更是从2020年的46.5%下降到45.6% 。
投稿|书荒的背后:推荐机制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来源: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除了特定人群,网络文学本身在娱乐性上很难和短视频等应用相比 。随着上网时间被其他应用占据,想要保持网络文学平台活跃用户的长期增长,对小说内容的要求会变得更高 。
要保证平台上网文内容质量,最直接最浅层次的是推荐算法的改进,给读者更好地产品体验 。
尽管当下没有完美的推荐技术,但算法设计时,不应该仅以点击、浏览为导向,唯短期数据而论 。比如:某些读者会对内容来源而非内容类目更加敏感,这就需要推荐算法考虑作者的相似度,降低内容的相似度优先级 。
同时,关注读者的互动动作 。阅读行为仅仅是读者个人行为,但网文通常会创造作者与读者、读者之间的互动,月票、评论都代表了用户对内容的兴趣 。
更进一步,就是处于审核第一线的编辑要改善审核标准,最重要的是懂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
港股研究社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番评论:“在看过爆米花电影之后,我习惯看豆瓣影评 。可看完影评之后我会产生怀疑:明明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电影,为什么在影评人眼里充满各种问题呢?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情节,在影评人眼中却缺乏创新与深度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港股研究社:‘因为你是观众视角,影评人是专业视角 。专业的判断跟大众的喜好通常会存在认知背景的偏差,在技法上有待改进的内容并不意味着缺乏受众 。’”
网文面临着与电影一样的问题,编辑一定要足够懂读者喜好,在推荐方面给更多既符合读者喜爱又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曝光度 。
最后,网文平台最核心的竞争力一定是原创作者,不仅仅是少数头部作者,而是所有具备一定文学功底,敢于创新的网文作者,这些作者是优质内容生产的主力军 。
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年上半年三大网文平台中,阅文以810万作家的优势遥遥领先另外两个竞争对手,此前提到,当下官网显示阅文作家数量达到了940万人,说明阅文作家数量两年来保持增长 。而如何吸引和留存这些作家,是阅文需要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投稿|书荒的背后:推荐机制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原创作者和活跃读者才是网文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维护好用户和作者两端,才能守住基本盘 。
一方面,改进推荐算法,改良编辑审核标准,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做好用户端 。另一方面,在重视头部作家的同时,给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家更多资源和扶持,做好作家端的精细化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