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五 )


第五个例子,同一消费者的升级与降级 。
职业变迁、人生阶段变化甚至圈子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消费倾向 。
【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比如一位白领的上班地点从海淀迁移到了国贸,她有极大的可能需要在穿着上进行消费升级,与此同时,为了平衡收支,她可能选择在其他层面进行降级 。
以上五个案例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复杂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与降级到底是如何自洽地同时存在并且彼此渗透的 。
消费这件事的微观场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
康师傅和贵州茅台营收双双创下新高并非矛盾的趋势,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和拼多多GMV不断刷新背后也有着自洽的逻辑 。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非要给一个结论,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到底到底哪一个是更主要的趋势呢?
我们试图从两个宏观层面的数据来给一个答案:
首先,我们看一个数据——中国的恩格尔系数 。
这个系数是专门统计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占比的,很显然,恩格尔系数如果在走低,则说明这个国家的消费整体在升级 。
那么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的走势是如何的呢?
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文章图片

可以看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在逐年走低,同时我们离发达国家10%-20%的恩格尔系数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
这说明我们的消费者将更多的花费留给了食物以外的其他消费,这毫无疑问显示我国民众的消费在升级 。
其次,我们来看另一个数据——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中国人均消费支出 。
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文章图片

可以看到,我们的可支配收入依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而我们的消费尽管在2020年疫情期间有回落,但取两年平均依然是增长的 。
因此,如果非要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中给一个宏观结论,毫无疑问消费升级是比消费降级更加明显的趋势 。
这也符合我们的观察——整体而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在提高 。
没错,盲盒、轻医美、外卖、茶饮、潮玩、冰雪运动、扫地机器人、电动牙刷、休闲零食、预制食品、烘焙等等都成为国民整体消费升级的一个明证 。
在过去两年中国互联网见顶的大趋势下,小红书是为数不多保持用户数和时长强劲增长的平台,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网民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 。
好了,以上就是卫夕总结的中国互联网三大奇怪分化背后的底层逻辑 。
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复杂的观察对象 。
因此,无论我们是行业的从业者还是观察者,我们都必须以细致严谨的态度看待其呈现的多变形态,既要用显微镜、也要用望远镜 。
【钛媒体作者简介:卫夕,公众号“卫夕指北”出品人,科技专栏作者,专写长文,专注剖析互联网及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