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独立上市,ARM恐最“受伤”?
尽管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对剑桥、英国和欧洲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这是最后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欧洲技术公司,现在却要卖给美国人了。”英伟达的主动放手,也很难说是ARM想要的“自由”。
但真正的困境来自ARM自身。ARM是一家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自上世纪90年代起,ARM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商业模式,由生产芯片改为将IP授权给各个领域的厂商,让它们自己生产需要的芯片——也就是只设计。好处是,ARM由此成为世界级芯片架构服务商,全球95%以上的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都在使用ARM的架构,包括苹果M系列芯片。坏处则是,这导致ARM失去了在半导体行业大潮中的主动权,因为其产业定位导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跨行业扩张。其收入模式也不允许,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ARM仅创造了14.6亿美元的营收。2020年,ARM仅获得了19.8亿美元的收入,过去五年几乎没有增长,因为其基础市场早已饱和。
文章插图
因此,无论是否上市,ARM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是跨越传统领域的鸿沟。这就牵扯到IT行业历史最悠久的竞争问题之一:ARM架构与X86架构孰优孰劣——计算机行业的基础认识是,X86具备生态、兼容、扩展性强等优势,目前在全球CPU市场的份额约90%。但X86功耗高、专利壁垒等问题导致其在移动设备的应用上输给了ARM,而ARM借此偏安一隅,却又受限于指令集缺失等基础性能问题,无法在大型设备竞争中实现优势,至少目前还不行。
因此,业界对于这一问题并没有统一看法,即使是苹果M芯片的成功,实际上也只是证明了ARM芯片具有特定情况下的拓展能力。但在高速发展的数据中心等领域,X86依然一统天下。
幸运的是,随着模拟翻译等软件生态问题的解决,ARM的扩张实际是有希望的。在获得ARM授权后,英伟达已经成功推出基于ARM架构的数据中心CPU。此外,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正在崛起——虽然它是ARM的竞争对手,但这显示行业活力正在放大。假如ARM希望有更多发展,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要好于被传统架构完全把持。
在出售交易被终止后,ARM任命Rene Haas为新任CEO,而他说:“我不想贬低RISC-V,但在与RISC-V对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增长机会。”
假如这次大收购成功,芯片行业必然发生“地震”。但即使失败了,芯片行业的自主进步也不会停止。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称:“英伟达不需要收购ARM。”而事实也相差不远,英伟达想要的是更快、更好,但绝非必要。
至此,“分手”背后,除了软银获得的补偿加上IPO后退出的潜在投资回报可能不够理想之外,一切都回到了原样。英伟达不会放弃通过并购扩大自己当前的行业优势,而ARM若能如愿上市,或许也是它自身的一个新起点。
来源:美股研究社
推荐阅读
- 999卢比|一加Nord 2 5G手机海外发布 搭载天玑900支持65W快充
- 摩托罗拉|传小米2亿像素超大底曲面屏新机研发中 价格或不便宜
- 新机型|信通院:1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302.2万部5G手机占比79.7%
- 英特尔|惠普第八代游戏家族产品重磅首发,硬核升级助力玩家全速出击
- K50|Redmi K50电竞版首卖1分钟破2.8亿
- W华为 P50 Pro 和 Watch GT Runner 将于 3 月 22 日在英国发售
- 魅族|库克被起诉?原因是苹果销量下滑,网友表示国产要崛起了
- 旗舰|摩托罗拉 Edge 30 Ultra渲染图曝光,或将首发高通新一代旗舰处理器
- 性价比|有性能、有续航,更有性价比!目前入手这3款手机相当明智了
- 散热|手机持久冷静的秘技?红魔涡轮散热背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