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可别再用私域流量解释一切了( 二 )

不难看出,私域与公域的差别在于,商家是否拥有自主权可以与用户进行低成本甚至免费的重复触达。这是与公域流量相对应的概念,“流量”与“用户”两个名词对立,体现了公域的流量思维与私域的用户思维差异。
这往往会让我们惯性使然,认为公私域联运的目的是更侧重私域,但实际上公私域联运是:通过不同域场的商品策略与运营策略,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与体验。
公域取水,提供触达,私域蓄水,提供服务,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商业模式变革的风暴中心,始终在公私联运的“全域”上。
三、短期:客户关系的变革“全域经营”大风吹过,品牌方需要重新思考,在公私域的不同环境下,品牌策略和营销手段需要如何变化来应对。
短期来看,最直接的是客户关系发生变革。
(1)在公域——品牌和客户的关系往往是纯销售型
品牌方在公域的销售关系基本固定了。渠道方面,线上天猫、京东甚至拼多多等货架式电商和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线下新零售门店、自营门店、大商场等零售渠道,位置基本固定。
在预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销售的数量有限且随机,用户与品牌方的关系保持在静默层面,几乎没有对话机会。
即使通过种草营销、售前服务等方式完成手动转化,品牌对于用户的服务周期依旧偏短。销售人员整体的结构地位不高,主要基于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心智进行推荐、转化。
(2)在私域——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往往是高复合型
这种复杂的关系表现在,除了销售以外,品牌会与客户形成二次复购、资讯、售后服务等各种关系。
因此几乎每个企业或品牌的员工都可以化身销售入口,社交网络、人脉关系、线下地推、线上会员……流量散布的渠道太多了,却又统一汇总在“品牌”的大伞下,让品牌对用户的服务周期无限延长。
这让品牌方需要用不同的玩法去激活私域,以及更专业的运营人员,沉淀品牌的数字资产。
无论哪一种,经营的都是客户关系。经营建立起品牌信任,经营塑造出品牌人格,这或许才是品牌的新增量,而这份新增量将为品牌方带来新的业务想象力。
四、中期:组织体系的变革用户关系不一样,组织体系一定会跟着变。全域经营的环境中,组织需要整体变革,以此完成从头到脚的适配。
这是一个中期的变化,需要企业在不断尝试中进行调整,而不是盲目地“一步到位”,造成浪费。
(1)前台
本质是直面用户群体的第一关卡,未来的企业前台一定是综合了销售、运营抑或客服等多方面能力,并且职能不会分散,将作为最小单元构筑经营闭环。
(2)中台
需要内容能力与产品能力的双重累加。公域货架固定、流量不稳定,需要产品为中心,买流量、做爆款,而私域人群固定,需要不断输出内容进行激活,产生复购、拉新等多种行为。
(3)后台
品牌方要好好想想怎么激励与扩张了。直销、微商等模式经久不衰的奥秘,无外乎足够高的利润和足够透明的分钱制度,卖出一单、拉来一人能得多少钱,明晃晃的激励摆在眼前。设计好分钱制度,把一切利益相关的事情讲清楚,并且把控好节奏,不让自己陷入“扩张陷阱”。
一句话,亲兄弟明算帐,站稳再出发。
五、长期:经营理念的变革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全域经营的风暴中,企业经营理念相当于舰长的方向感,不变革、不更新,大概率会陷入困境甚至触礁。
有三个稀缺的观点值得分享。
(1)从低利润的带货陷阱中拔出来

推荐阅读